7月11日,“2016国际开放物联技术与标准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工信部与科技部官员均表示将会大力支持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行业应用,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信息化的智慧城市。受此提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概念再次大热,行业前景值得期待。
我国“城市病”问题突出 亟待智慧城市建设解决
智慧城市建设指的是运用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等多项技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的智能响应的方式,它具有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和协同运作的特点。
智慧城市主要特征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后,“城市病”问题凸出,具体包括城市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管理无力、医疗卫生服务落后、食品质量安全堪忧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作为可针对性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武器”开始发展。如智能交通行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智慧安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并降低了犯罪率;智慧医疗平衡医疗资源,提高就诊效率……
4万亿元市场 智慧城市建设三大瓶颈待解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推进了三个批次、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了7000亿元,在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成绩优异。
同时,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也逐年上涨,资金从2011年的1195亿元上涨至2015年的2303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对智慧城市的相关规划显示,投资总规模将逾5000亿元。这对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将带来数万亿元的市场大蛋糕。预计在政策力挺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快速上涨至4万亿元。
在政策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前景值得期待。不过,作为新兴行业,我国发展智慧城市还有三大瓶颈:
其一,核心技术物联网缺乏国家标准,尤其是在关键的超高频领域,标准仍由国外组织控制,若照搬国外组织控制的超高频领域标准,未来将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大大增加中国企业的成本;
其二,企业技术研发水平还较为薄弱,进入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基本为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很受限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影响,还有目前传感器标签成本过高;
其三,国家信息安全问题未有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覆盖到城市方方面面,与国家信息安全息息相关,目前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国外企业参与,信息安全岌岌可危。
因此,加快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以及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对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安全的影响将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