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时南部为鄫国,北和西北为滕国和薛国。后几经变称,明时,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降峄州为县。清循明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枣庄地区分属台枣专署和尼山专署,1950年5月,属滕县专署。1953年7月,属济宁专署。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定为省辖市。1979年,滕县由济宁专区划归枣庄市。枣庄市驻地,早在唐宁时就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近百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逐步演进为集镇,现已建成以能源生产为主,煤焦化工、建材、食品、电力、纺织、机械、电子等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中等规模的工业城市。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在这块土地上,近百年来发生过多次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1923年,“杆子”首领孙美瑶率部在津浦铁路临城与沙沟之间毁轨,将2次特快列车上的中外旅客300余人,其中外籍旅客39人,劫持到抱犊崮,制造了轰动世界的民国第一大案“临城劫车案”。1938年3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枣庄境内台儿庄会战,战役历时33天,共消灭日军1万多人,后以日军溃败而告终。1940年铁道游击队成立,这支搞日武装活动在枣庄、临城的铁道线上,打洋行、扒铁道、炸火车、拔据点,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涌现出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战国时,齐贵族田文,号孟尝群,受封于薛,门下有食客3000,先后出任齐相、秦相和魏相,是当时名扬四海的显赫人物。薛人毛遂,为赵国平原群门下,自荐出使楚国,说服楚王联合抗秦,“毛遂自荐”被历代传为佳话。汉初薛人叔孙通才智过人,被汉高祖刘邦拜为博士,后为太子太傅,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汉曾县人匡衡,自幼勤奋好学,曾流传“凿壁偷肖”的故事,在朝迁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职,被历代推为名人。明隆庆进士贾三近学识渊博,曾两次出任现南京光禄寺卿,据考证《金瓶梅》作者即为此人。另外,墨子、滕文公、疏广、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历史人物。
夏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时期,今枣庄地区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偪阳。西周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属鄫国,南部属偪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地区东属鄫国、南属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战国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为齐之滕国。公元前254年,今枣庄地区全境属于楚国。秦朝,今枣庄地区东部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部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西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国、南部为楚国。东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属东海郡。三国时期,今枣庄地区全境属魏。两晋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初属鲁郡,先后置蕃县、薛县、公邱县、戚县,南部属兰陵郡,先后置氶县、鄫县、阴平县、昌虑县、合乡县。南北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公元550年以后,今枣庄境内只有氶、蕃两县建置。隋朝,今枣庄境内北为蕃县,后改为滕县,南为兰陵县,后改为氶县。唐朝,今枣庄地区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后改为氶县。宋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为氶县。金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置峄州。元朝,今枣庄地区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明朝,今枣庄地区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后降为峄县。清朝,今枣庄境内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县。中华民国时期,沿袭清代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今枣庄地区仍为滕、峄两县,属济宁专署领导。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枣庄升格为山东省省辖市。
上篇文章:
枣庄市 - 自然资源
下篇文章:
枣庄市 - 历史古迹